了解自己身體的反應,才能保護自己(了解身體反應背後所代表的訊息) We Listen to Our Bodies

數量

簡介

+
身體界線 × 情緒自我覺察 × 安全教育・親子共讀 小女孩「得嘉」在學校與同學玩耍時,心跳忽然加速、臉頰發燙、肩膀緊繃,下一秒忍不住把同學推開——老師沒有責備,而是引導她「身體在說什麼?」。本書透過貼近日常的事件,帶孩子辨識心跳、發抖、想哭、胃緊等身體訊號,學會把感受說清楚,必要時遠離不舒服/不安全的情境,建立自我保護力。 在校園與補習穿梭的生活裡,孩子常「說不出哪裡不舒服」,包含被推擠、過度逗弄、甚至不受歡迎的碰觸。兒童保護與情緒教育實務建議:把「觀察 → 命名 → 求助」練成日常腳本,當孩子能先察覺身體訊號並說出來,便更能及時自保與求援。本書以清楚的對話與場景,正好提供可複誦、可演練的語句與步驟。 親子共讀這樣做(立刻可用) 身體訊號卡:讀到身體反應時,讓孩子挑圖貼在「我今天的身體地圖」,說一句「我覺得…因為…」。 界線句型演練:一起練說——「我不喜歡這樣,請停止」「我要離開一下」「我需要老師/家長」。 安全網清單:和孩子列出三個可求助的人與兩個安全地點(班主任、圖書館、校務處),降低不確定感。 它把抽象的情緒與身體線索具體化、情境化,讓孩子在沒有說教壓力下建立覺察力+表達力+保護力;對忙碌的香港家庭而言,是睡前 10 分鐘就能實作的高效情緒與安全教育繪本。書名、規格與售價皆據官網頁面整理。

商品詳情

利用生活實例引導孩子留意自己的身體反應

不用等到「大人問、我才說」,就是學會照顧自己的第一步!

 

  當我們在某些時候,手不自覺發抖、皺起眉頭、聳著肩膀,或者想掉眼淚……

  小朋友,你知道這是我們的身體在對我們說話嗎?這些感覺、這些身體的反應,又代表什麼意思呢?

  

  這本書將透過小女孩得嘉在學校的故事,帶領孩子一起揭開身體對我們說的悄悄話!

 

  面對相同的情緒,每個人有不同的反應,而在我們「開口」說出自己緊張、害怕、討厭時,身體往往更早在第一時間以肢體反應告訴我們,甚至是對我們發出求救訊號,要我們趕快離開當下對我們有危險的環境。

 

  當得嘉和朋友玩起鬼抓人,她發現自己心跳越來越快、臉頰微微發燙,就在得嘉被抓到時,她忽然一把將朋友推開,兩人跌到在地號啕大哭了起來。得嘉知道推同學是不對的,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……恰好瞧見這一切的畢老師並沒有立刻質問得嘉為什麼推同學,而是先詢問她的感受,一步步引導得嘉回頭觀察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反應。

 

  做什麼事情會令我感到開心?當我的身體出現什麼反應,代表我其實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?……這本書以直接的生活例子,幫助幼兒學習察覺、辨別自己的情緒,並了解到這些身體反應背後所代表的訊息。當孩子具備自我察覺的能力,不用等到「大人問、我才說」,這是學會照顧自己的第一步,更能有效避免危險發生!

 

★擁有20年教職經驗的教育工作者,為小小孩創作最實用的認識情緒繪本!

★帶領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情緒地圖,學習照顧自己的感受

 

原文書名:We Listen to Our Bodies

原文語言:英文
 

 


⏰每月逢20號截團,翌月30號前到貨。
🙅🏻‍♀️不接急單。
📦順豐到付或荃灣門市自取
💪🏻價錢已屬最低價,歡迎比較,不設免運。
🚚可搭單其他免運產品一起出貨。

你可能感興趣的商品